第八百三十二章 巾帼不让须眉(3/5)

们也有一双女儿,父亲也喜爱下棋,小女儿王莉也因此喜爱着下棋。地处边远的新疆,找不到好老师,得知河南有一农民企业家开办棋院的消息后,父母下决心将王莉送到了千里之外的河南,专心下棋。王莉家境一般,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河南生活得非常艰苦。但她的棋艺非常出色,在沈阳的一次赛事上打败了成年男子。“你看人家小小年纪,多不简单。”高懿屏的父亲拿王莉来激励女儿,并支持女儿和王莉通信。两个学棋的女孩子当然有很多共同语言。她们开始在信中下棋,一封信上画四副棋子同时下,写一封信下一步棋。

不久,人民日报一位记者了解了这个故事,专门采写了一篇报道刊发在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上,文章标题就是《一盘没有下完的棋》。文章刊发后,两个小女孩的故事在象棋圈内外传为美谈。

八十年代未的一个春节前夕,王莉和她爸爸突然前来常州造访。他们带来了一个伤心的消息。原来,由于经营不善,棋院濒临倒闭,教练员走了,棋学不成了,功课也被耽误了。一家人花费了那么大精力培养女儿学棋,不料却遭遇了这样的结局。在回家的火车上,王莉泣不成声,绝望中,他们想到了高懿屏,于是便找到了常州。王莉的遭遇令高懿屏一家唏嘘不已,他们安慰王莉父女,也试图帮助王莉父女,然而,由于户口等诸多障碍,他们没法在常州读书学棋,住了一段时间后,一对伤心的父女试图去其他地方试试运气。带着高家父女的祝福,他们上路了。

后来,他们还是回到了新疆。在断断续续的通信中得知,王莉家人又不幸遭遇了疾病的袭击。如今,王莉已经就业并且结婚,只是,她最终没能走上她所心目中神圣的棋坛。

王莉的境遇就像一面镜子,让高懿屏面对生活,更加懂得了虔诚与感恩。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,她笑波轻漾,说自己生活得非常平顺,关键时刻,总有贵人相助。

恩师徐乃基是她生命中的一位贵人,一直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培养。

情窦初开的年月,这位江南才女的生命中又出现了一位贵人--台湾棋王吴贵临。

吴贵临比高懿屏年长14岁。

第一次相遇,是1989年4月,吴贵临第二次到祖国大陆参加“后肖杯”象棋大赛。吴贵临说,当时高懿屏是13岁的“女娃儿”,虽见了面却没有特别的感觉。在高懿屏的印象里,就觉得他当时在主席台上跟中国象棋大师胡荣华交头接耳,不知说些什么。高懿屏还注意到吴贵临抽健牌烟,每根烟抽一半就掐掉了。

再度在“棋场”相遇,已是1994年。高懿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18岁大姑娘,风姿绰约,棋力不凡。这回,吴贵临紧紧盯住了眼前这位才貌双全的女棋士。

1995年

,两人因棋艺交流坐到了一桌吃饭。已有20多年棋龄的吴贵临,头颅比一般人大,从小就被叫为“大头仔”,饭桌上,这位智商超群的“大头仔”口若悬河,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知,无所不聊,吃着吃着,吴贵临就成了一桌人的中心,只听他一个人在海侃山聊,其他人都成了听众。见高懿屏听得入迷,队友黄薇等开始起哄,让高懿屏认这个大头做哥哥。队友的玩笑不经意间撩起了高懿屏心头的涟漪。见高懿屏与吴贵临情投意合,省棋队的领导们急了。高懿屏正是出成绩的时候,不能分心,再有,一旦结婚,她就不一定能代表南京或者江苏参赛了。

真爱神力无边。阻力反而加速了他们爱情的进程。

高懿屏住在南京五台山省棋队的集体宿舍里。有一次宿舍停水了,知道高懿屏喜欢喝稀饭,住在五台山体育宾馆的吴贵临一大早就去饭店订了皮蛋瘦肉粥,赶在吃早饭之前送到了宿舍。

后来又有一段时间,住在紫金宾馆的吴贵临每天一大早就坐车去五台山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请记住【象棋】最新更新章节〖第八百三十二章 巾帼不让须眉〗地址https://wap.558u.net/44_44031/843_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