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师(3/3)
国荣、吕钦、于幼华三驾马车并驾齐驱,皆积7·5分,同处领先地位,陶汉明和刘殿中各差0·5分居第二位。
随着赛程临近尾声,比赛已到了紧要关头,还有最后三轮,对陶汉明来说,要想夺魁十分艰难,但他往前冲的欲望并没有泯灭。夜晚当他又一次散步在楼前楼后时,下了这样的决心:“管它夺不夺冠军,最后三轮放手一搏,争取好成绩。”
陶汉明在人才济济的辽沈棋坛上初露头角,皆因为在省赛中有成绩,由此他进入了鞍山市少年体校象棋班。鞍山市体委特意为他安排了工作,挂名在海城化工厂,不去上班,每月照样领取工资,这更促使他一心扑在了象棋上。
此时,象棋对陶汉明来说,意味着什么?是生命,是思想和感情的寄托,是灵魂之所系。在鞍山市少年体校棋班,没有专职教练,只有一位喜欢下围棋的教练,象棋班的孩子没人教,全凭自学,同学之间互相研究。陶汉明家距鞍山市三十公里,他买了通勤票,每天坐火车去棋班学棋,晚上再坐火车赶回家,每天如此,每月如此,年年如此,风雨不误。
在勤学苦练的日子里,陶汉明的每条神经几乎都在被象棋而拨动。他深深感到,在棋班光靠自己勤学苦练和与同学们研究,还远远不够。于是,他得空便到外面的茶馆、棋摊找高手对弈。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,他与鞍山市的高手几乎普遍进行过棋艺切磋,棋艺水平又有明显的提高。谈到这些,陶汉明体会颇多,他说:“那时,鞍山的棋风颇盛,棋艺水平也高,每个茶馆几乎天天爆满。我每次去茶馆,基本上都能遇上高手,省冠军也还遇得上呢。跟他们一起,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,如果说我的棋路野,冷着多,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吧。”
棋艺的不断提高,终于使陶汉明有了一点吃“专业饭”的机会。月间,为迎接全军运动会的召开,各大军区皆到地方上招运动员,东三省的一些象棋高手,除专业棋手外,都相继去了各军区和各兵种。陶汉明去了辽宁省军区当了一名专门下棋的兵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,他参加了沈阳区举办的象棋比赛,以八胜一负四和的成绩摘取冠军。
1987年全国象棋个人赛6-7月间在安徽蚌埠举行,大连象棋队奔赴赛场前夕的一天,陶汉明独自一人来到海边。
在这次比赛中,陶汉明亏两盘棋,位列第三十三名,成绩不太理想,但在他胸中并没有引起多大冲击波。不过,从这次比赛中,他发现自己中局扭杀力和残局的功夫与一些高手相比,并不怎么逊色,而布局可就与专业棋手有些差距了。他清楚,这是由于多年来靠自学,长期泡棋摊,“野战”味浓,对布局没有系统训练所造成的,决心要弥补这方面的不足。
回到大连后,他们的象棋队已是连“半专业”的味道也没有了,组织上安排陶汉明教小孩。他一面教棋,一面对布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。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,他的布局果然大有起色。
象棋运动是一项极为普及的益智体育活动,其参加人数之众,是任何其他运动项目所难以比拟的。它的“运动器材”简单,“投资少,上项目快”,场地更不受限制,比赛人数可多可少,即或是几百人、上千人,也可以挂棋进行表演和讲解,如何有了电视传媒,象棋的群众性更有了提高。对于真正的象棋爱好者来说,有时还可以自己“拆棋打谱”,自己同自己下棋,也就是自得其乐了。
(本章完)
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:
本章已完成! 请记住【象棋】最新更新章节〖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师〗地址https://wap.558u.net/44_44031/837_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