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九八章 一艘船也不放过(4/5)

.炸弹的情况并不多。尽管英国已经制造出了阿姆斯特朗大炮,射击距离已经超过了一千百米,但那只是一个有效射击距离,却并非是一个命距离,也不是一个交战距离。要知道,此时的炮战还是以目视为主,交战距离不超过百米,通常而言,为了增加精准度,还是在百米左右才开火,与十八世纪的风帆战舰时代并没有太大差别。尽管其实现在很多国家的舰炮射程已经超过了一千米,但在那个距离上,基本没有准确度可言,这除了观瞄设备不过关之外,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航不同于陆战,还有一个稳定性问题。火炮开火是有后坐力的,在陆地上,后坐力可以传递到陆地上,稳定性多少还有点毕。但在水上,一旦开火,船舶就会摇摆,这种舰体的不稳定性不仅仅限于左右舷的横向摇摆(横摇),还有首尾前后扬倾的纵向摇摆(纵摇)。另外在航行,舰首指向其实也是沿着航向有小幅摇摆(首摇),所以舰体的不稳定是轴向的,这也导致舰炮的射击与陆地火炮射击上有很大的不同,需要更复杂的测量与计算。在风帆时代,由于交战距离都是百米左右。在这个目视距离上,其实不需要太多计算,因为弹丸近乎直线飞行,也就是指哪儿打哪儿,还相对容易一点。可是,一旦交战距离超过百米,射击就会呈现曲线化,这样一来,各种摇摆数据对炮击准确性的改变就会大大增加。就需要更复杂的测算,否则就只能看运气了。这个时期,国不说,英国的航经验无疑是最丰富的。他们的炮术也是最先进的,而他们追求准确性的方法,就只有两个:第一个方法,就是追求火力密度。也就是增加一艘船的火炮数量,用更多的炮击,在命率相同的情况下。来增加命的机会。比如大英帝国的战列舰就是遵循这个方法,原理就是,我一炮打不你,两炮打不你,我一百门炮同时打你,总有一发能打。第二个方法,就是近身格斗法,即把双方距离拉的足够近,近到百米以内再开火,依靠自己火炮的强大威力,来近距离摧毁敌舰,而铁甲舰的问世,主要就是为了这个近身格斗而准备的。因为铁甲舰防护力变态,近距离炮击的时候,你打不动我,我却可以把你打沉,所以才如此受各国青睐。现如今,各国海军大都倾向于第二个方法,也就是近身炮击法,所以都大力发展铁甲舰,而毫无疑问的,美利坚合众国的海军,就尤其尊崇这个方法。既然是近身战,那么对方的交战距离应该不会超过百米,一般都在百米左右,而就算是他们不玩这一套,以美国人的舰炮射程,一千米以外的命率不到百分之二,两千米外的命率更是连千分之一都没有,这与特混舰队的百分之四十相比,差的不是一点半点。这个百分之四十,是指在两千米范围内的命率,一旦超过两千米,如果是公里的话,那命率就会下落到百分之十,但这依然是个相当恐怖的命了。当然,这也跟这个时代的国海军成军时间太短,训练时间太短,综合素质太低有关,如果这些战舰换了现代国海军去玩,就算同样设备,那命率起码提高两成。不过话说回来,到了现代社会,航方式早就变了,没有谁会玩舰炮对轰的把戏了,都是用飞弹跟鱼雷,或者是飞机扔智能炸弹,舰炮的作用更多的是对地辅助攻击,或者高射炮拦截飞弹用。也正因为现代社会航模式变化了,江湖级与江卫级的护卫舰才过时,能那么便宜的卖给张信达,然后再转给李永吉。实际上,当时那个红色国的军火商,是打算向张信达推销056型外贸版导弹护卫舰的,结果张信达却非要买国都淘汰的江湖跟江卫级,甚至还不要导弹,这让他们十分吃惊。不过呢,也正因为没有导弹,而且船型老旧,所以那几宗舰船贸易才那么顺利,要不然的话,欧美几国是不太可能眼睁睁看着国大肆在非洲贩卖导弹护卫舰的,那会改变地区态势。在李永吉以及张信达看来,在十九世纪期,用导弹打航完全是奢侈与浪费,因为成本太贵了,维护也麻烦,而且导弹射击看似简单,其实对兵员素质的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请记住【时空走私1859】最新更新章节〖第二九八章 一艘船也不放过〗地址https://wap.558u.net/17_17900/304_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