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九三章 中国人来了!(3/5)

助望远镜,还是能够大概知道哪里出了事故的。当然,最主要的是,这个时代的美国,或者说联盟国的城市还很少,在这条线上,新奥尔良是最大的城市了。而能起这么大烟柱,还发出隆隆爆炸声的,就只有新奥尔良这个城市了。还有一个原因,新奥尔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,因为那是密西西比河的出海口,所以出现变故后,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这里。就在格兰特观察了一阵,放下望远镜,刚想找人去查一查出了什么问题的时候,忽然一名传令兵匆忙赶过来,然后对格兰特一敬礼,这才双手递过一张纸条:“报告将军,刚收到的电报,是新奥尔良方向发来的。”听到这里,格兰特轻微的一皱眉,轻轻接过了电报。这里的电报,当然是有线电报,而且不是直接能通话的那种有线电话,而是只能传送简单的电传信号,必须用摩斯密码翻译的那种电报。电报服务于战争,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才迅猛发展起来的,而在应用这项新技术方面,美国其实是走在前面的。在南北战争时期,联盟国就算了,但对财大气粗又十分注重新技术的北方合众国来说,军队几乎是走到哪儿。电报线路就扯到哪儿,这才让前方战线的情报及时传递给了美国白宫。东线就不提了,哪怕是西线,格兰特也是走到哪儿,电报就扯到哪儿,所以格兰特对电报技术的应用也是相当热衷的。当合众国的舰队从海上突袭新奥尔良,占领了这座城市之后,就有一艘船专门拉着电缆,沿着密西西比河逆流而上,来到了维克斯堡。把维克斯堡与新奥尔良之间的电报线路接通,以便格兰特人在维克斯堡,也能够及时的知道新奥尔良的情报。格兰特原本这么做,是为了提防联盟国的海军突袭以及英国人的海上突袭,而现在,这条线路总算是起了作用,及时的把前方的情报传递了过来。打开电报一看,上面只有几个简单的单词组成的一句简单的话:“国人,大概两万人。突袭新奥尔良,守不,逃不掉,我们已经决定投降。你们小心警戒!约翰.理查德.查尔斯!”看到这里,格兰特立刻就皱起了眉头,脸上阴云密布。由于这时期的电报都是使用摩斯密码,因此翻译成英的时候。大都是言简意赅,虽然不向那么简,但的确比普通说话要简单。所以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。就是说国人突袭了新奥尔良市,他们至少有两万人,我们守不,也逃不掉,我们已经决定投降了,你们自己要多保重,小心点。至于最后那个约翰.理查德.查尔斯,则是合众国舰队司令官的名字,同时也是新奥尔良的最高指挥官,意思就是说这是新奥尔良最高指挥官发来的电报,具备了权威性。这个时代的电报传递,还没有什么密码啊破译啊之类的,大都是明码发报,因此为了表面权威性,最后一般都要有一个署名,署名的职位越高,一般就说明电报的真实性越可靠。所以说,从另外一个角度看,最后的署名人,其实就等于是担彼,担保电报的真实性。既然是最高指挥官署名,就说明这份电报真实性毋庸置疑,加上那个地方的黑烟以及持续不断的沉闷爆炸声,都在印证着电报上面的消息。“嘿,尤里西斯!”谢尔曼忽然道,“发生了什么事情?我的预感告诉我,这封电报一定跟那个地方有关吧?”尤里西斯是格兰特的名字,因为格兰特的全名就叫做尤里西斯.辛普森.格兰特,其格兰特是他的姓。西方礼仪,正式场合才称呼姓,比如某某先生,某某将军之类的,这个某某就是他的姓,但如果是亲朋好友,则一般在私下场合直接叫他的名字。好比格兰特将军,这是他的正式称呼,但在私下场合,他的好朋友一般都会直接叫他的名字尤里西斯。“你自己看吧,威廉。”格兰特把电报直接交给了谢尔曼,“国人来了!”同样的,威廉就是谢尔曼的名字,因为谢尔曼的全名是威廉.特库赛.谢尔曼。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,同时代的人一般都是叫他威廉的,只不过正式场合才叫他谢尔曼先生或者谢尔曼将军,久而久之,由于他的名气太大,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请记住【时空走私1859】最新更新章节〖第二九三章 中国人来了!〗地址https://wap.558u.net/17_17900/299_3.html